一看到2010年8月26日,巴西(BRAZIL)的<O POPULAR>報紙,就看到旁邊燒焦的痕跡,還在疑惑的時候,再看到森林大火的新聞照片,原來是森林大火的新聞。照片配合報紙燒焦的部份,令讀者看到報紙後驚呼:「這森林大火真的很大,連我的報紙都被燒到了!」。一般的森林大火新聞配上這樣的版面也讓讀者更感同身受。
本文報紙頭版圖片來自NEWSEUM:http://www.newseum.org/todaysfrontpages/default.asp
一看到2010年8月26日,巴西(BRAZIL)的<O POPULAR>報紙,就看到旁邊燒焦的痕跡,還在疑惑的時候,再看到森林大火的新聞照片,原來是森林大火的新聞。照片配合報紙燒焦的部份,令讀者看到報紙後驚呼:「這森林大火真的很大,連我的報紙都被燒到了!」。一般的森林大火新聞配上這樣的版面也讓讀者更感同身受。
本文報紙頭版圖片來自NEWSEUM:http://www.newseum.org/todaysfrontpages/default.asp
▲2010年8月29日,蔣友柏成<CHINA DAILY>(中國日報)頭版新聞人物。
▲相關報導續刊於第三版左邊。
2010年8月29日,<CHINA DAILY>頭版登出橙果設計創辦人蔣友柏新聞及生平,文中說蔣友柏董事長的成功模式就是結合西方的管理技術與中華美學,而中華文化的豐富寶庫,讓他從中得到設計靈感。2008年到上海發展,而現在公司一半業務在中國大陸,客戶選擇蔣友柏,因為蔣友柏可以為他們帶來價值和利潤,留住客戶是因為成績,而不是姓氏。文中不免提及曾祖父蔣介石和祖父蔣經國,而蔣友柏說要重新創造他的姓氏,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代,而不是第四代孫,要做自己,擺脫政治家族後代的包袱。<CHINA DAILY>的主要目標閱讀群為在中國大陸之外籍人士。原文刊於:http://www.chinadaily.com.cn/2010-08/29/content_11219683.htm
本文所有報紙圖片皆來自AB報:http://www.abbao.cn/index.html
繼3D電影、3D電視後,3D報紙也終於問世,2010年8月28日德國(GERMANY)的<BILD>報推出3D報紙,與平日一樣都售0.6歐元,當日購買報紙也能免費獲得3D眼鏡,只要戴上就能看到經過立體影像處理後所呈現3D效果的圖片,而文字部分仍保留了平面效果。
▼全球第一份的3D報紙於2010年03月09日誕生在比利時(BELGIUM), 當地的法語日報<La Derniere Heure>(<最後一點鐘報>,或譯<最新時刻報>)。而中國大陸首份3D報紙是湖北省的<十堰晚報>於2010年04月16日發行。
本文<BILD>頭版圖片來自NEWSEUM,<La Derniere Heure>頭版圖片來自該網站:http://www.dhnet.be/http://www.dhnet.be/
一香港旅行團於2010年8月23日早上九時許,在馬尼拉(MANILA)遭菲律賓前警官孟多薩(Rolando Mendoza)持槍劫持觀光巴士上22名港人及3名菲律賓人,以要求肅貪專員取消革職令。經過警方交涉,孟多薩雖陸續釋放9名人質,但最後仍造成8名港人不幸死亡。港府於2010年8月24日降半旗誌哀,罹難遺體於2010年8月25日返港。由於菲律賓警方的處置能力、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的詭異微笑和案發現場變成菲律賓人微笑拍照的觀光景點,令中國大陸及香港民眾極為憤怒。香港政府已經將菲律賓的旅遊安全列為黑色。
▲20100824重慶晚報
▲香港蘋果日報由左而右20100824-20100826(來源:香港蘋果日報網站)
▲香港文匯報由左而右20100825-20100826 (文匯報在八月十五日、十六日為甘肅舟曲土石流做黑白刊頭哀悼,沒想到不到半個月,又為菲律賓巴士挾持事件哀悼。)
▲香港東方日報由左而右20100824-20100826(來源:東方日報網站)
▲20100824菲律賓報紙頭版(事發後第一天)(由左自右:<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MANILA BULLETIN>→<MANILA STANDARD TODAY>→<BUSINESS WORLD>)
▲20100825菲律賓報紙頭版(事發後第二天)(由左自右:<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MANILA BULLETIN>→<MANILA STANDARD TODAY>→<BUSINESS WORLD>)
▲20100826菲律賓報紙頭版(事發後第三天、中間那份報紙<MANILA STANDARD TODAY>有「成龍為菲律賓緩頰」新聞) (由左自右:<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MANILA STANDARD TODAY>→<BUSINESS WORLD>)
▼20100824其他地方頭版:臺灣蘋果日報、英國衛報、沙烏地阿拉伯ARAB NEWS
本文報紙頭版圖片來自AB報(重慶晚報及香港文匯報)、香港蘋果日報與東方日報引用自報社網站及NEWSEUM(外國報紙及臺灣蘋果日報)
2010年8月文建會宣布將要在建國一百年推出「國父孫中山」紀錄片,而上海世博也要展出與「國父孫中山」有關之展覽,不在臺灣館,也不是在中國館,而是在日本館。相關新聞也刊在2010年8月26日日本的<THE ASAHI SHIMBUN>頭版上。
在2010年8月24日到29日在上海世博推出「孫文和梅屋莊吉展」,展覽主要內容是紀念孫文和日本長崎縣友人梅屋莊吉的深厚友誼。梅屋莊吉先生於1895年1月在香港首次見到了孫中山先生,為了協助孫中山實現理想,梅屋莊吉先生決定傾囊相助。梅屋莊吉先生投入中國革命的資金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萬億日元。同時,梅屋先生的夫人還為孫中山和宋慶齡「巧搭鵲橋」,促成了兩人的婚姻,並在梅屋莊吉的家,也是著名的松本樓,為孫中山和宋慶齡舉辦了婚禮。
在上海世博日本館展出後,2011年將繼續在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展出。
本文報紙頭版圖片來自NEWSEUM:http://www.newseum.org/todaysfrontpages/default.asp
文章整理自上海世博日本館網頁http://big5.expo2010.cn/a/20100818/000046.htm
▲中國新聞攝影最高榮譽獎-「金鏡頭」最佳新聞照片獎《挾屍要價》是由《華商報》記者張軼所拍攝。(本圖截自20100823東莞時報)
看圖說故事
爭論的不是照片到底是不是合成的,它真實性沒有問題,問題是出在對照片的解讀,從看圖來說故事,到底是「牽屍靠岸」還是「挾屍要價」。爭論的不僅僅是一張新聞照片,而是照片後面的是道德。
照片《挾屍要價》獲金鏡頭大獎(20100822 09:34:38 )
在8月18日舉行的中國新聞攝影最高榮譽「金鏡頭」獎頒獎盛典上,照片《挾屍要價》以全票贏得了本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獎,成為頒獎典禮上的焦點。作品《挾屍要價》中,打撈船船主把打撈上來的一名大學生遺體用繩子綁住,以索要更高的撈屍費。這是一幅揭露社會公德缺失的作品。
《挾屍要價》照片的前世今生
《挾屍要價》照片事件演進表
2009年10月24日 | 長江大學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等15名同學在長江荊州寶塔灣江段野炊時因救兩名落水兒童,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不幸被江水吞沒,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當天下午,荊州市八淩打撈服務有限公司陳波到達現場,與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基礎部副主任李啟文商談打撈費。16:50分,第二具遺體方招(照片中的遺體)被打撈上岸。(據張軼提供的原始照片) |
2009年10月28日 | 上午10點,三位大學生的追悼會正式開始,荊州市委主要領導參加追悼會,數萬市民來到靈堂。 |
2009年11月03日 | 《華商報》首發該照片報導,但是誤把王守海寫成了「陳某」。華商報後來即及時更正。 |
2009年11月04日 | 《南方週末》記者楊繼斌發出《大學生救人溺亡隱情調查:「挾屍要價」另有其人「見死不救」漁民被冤》的調查報導。 |
2009年11月08日 | 媒體人馬文娟撰寫了《從大學生救人事件的報導看媒體責任》一文,提出有關媒體對大眾的誤導要承擔責任。 |
2009年11月16日 | 長江大學宣傳部長李玉泉在自己的署名博客上發表了《「牽屍談價」:不能不說的事實真相》的文章,對照片提出質疑。 |
2010年01月23日 | 第18屆金鏡頭比賽暨華賽中國作品初評結果揭曉,《挾屍要價》獲得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獎。 |
2010年02月04日 | 中國記協主辦的「2009中國瞬間中國新聞攝影大賽(第三屆)」揭曉,《挾屍要價》獲一等獎。 |
2010年08月05日 | 《挾屍要價》照片獲得全國攝影藝術展記錄類銀質獎,長江大學宣傳部已經向「全國攝影藝術展評委會和各位評委」發出了「就張軼《挾屍要價》照片獲全國攝影藝術展記錄類銀質獎致評委會的公開信」。 |
2010年08月18日 | 中國新聞攝影最高榮譽「金鏡頭」頒獎盛典在青島舉行。《挾屍要價》以全票贏得了本年度最佳新聞照片獎。 |
▼得獎後,《挾屍要價》受到質疑,作者張軼在2010年8月21日的《瀟湘晨報》首次回應,並公佈全部照片。
▼20100822現代快報
▼20100823揚子晚報
▼20100823東莞時報
▼最後「金鏡頭」在2010年8月23日調查認定《挾屍要價》的新聞真實,但到底是「牽屍靠岸」還是「挾屍要價」,這件事仍是羅生門。左下圖:20100824揚子晚報。右下圖:20100824現代快報
▼ENGLISH VERSION:20100823 CHINA DAILY中國日報
本文所有頭版圖片皆來自AB報:http://www.abbao.cn/index.html
表格整理自都市圈圈網http://news.dsqq.cn/society/2010-08-22/1044557.html
▲20030320 THE NEWS JOURNAL(USA)→ 20100901 THE BACKERSFIELD CALIFORNIAN(USA)
▲20030320 RED STREAK(USA)→ 20100820 EXPRESS(USA)
▲20030320 DIE WELT(GERMANY)→ 20100820 ARAB TIMES(KUWAIT)
▲20030320 THE AUGUSTA CHRONICLE(USA)→ 20100820 CUMHURIYET(TURKEY)
▲20030322 SAN ANTONIO EXPRESS-NEWS(USA)→ 20100820 NATIONAL POST(CANADA)
▲20030326 ALBUQUERQUE JOURNAL(USA)→ 20100819 THE KEENE SENTINEL(USA)
▲20030410 USA TODAY(USA)→ 20100820 LUREMBURGER WORT(LUXEMBOURG盧森堡)
▲20030320 THE NEW YORK TIMES(USA)→ 20100901 THE NEW YORK TIMES(USA)
▲20030320 THE GUARDIAN(UK)→ 20100820 THE GUARDIAN(UK)
▲ 20100901 TRIBUNE-REVIEW(USA)
本文所有頭版圖片皆來自NEWSEUM:http://www.newseum.org/todaysfrontpages/default.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