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4

用A到Z寫作文3-中文版:戀人絮語【USE "A TO Z" TO WRITE AN ARTICLE 3- IN CHINESE】

A到Z,用英文寫作文不稀奇,如果寫成中文版會怎麼樣?臺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在2010年8月6日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E4版寫下「關於戀人絮語的,戀人絮語」一文,文中以寫情書的方式寫下愛情的A到Z,並向巴特及《戀人絮語》致敬。

 

關於戀人絮語的,戀人絮語

【李明璁】
  我寫下了一些斷裂的絮語,從a到z,但是……The only thing I“miss”is U/you──是的,是你;因為總在想著你,所以無法說清你。你作為絮語的對象主體,對我來說要客體化地言語對待,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我不是少年的維特,也不是熟年的巴特,炎炎夏日我所書寫的既非戀人的傾訴,亦非思辨「傾訴」的學者論述。說穿了這只是篇必須完成的邀稿,我難產失眠的煩惱、對巴特的諧仿致敬、向你的海洋鳴笛而行。

  Dear,

  你知道的,我鮮少沉默寡言。喜歡和你說話,我總是叨叨絮絮地,說著。

  都在說些什麼呢?或許記得的不表示重要,忘記的也並非不在乎。因為戀人的訴說不為別的,多半只為訴說本身。就像羅蘭巴特所形容:「無數片段的話語,一有風吹草動就紛至沓來。」

  你知道的,我愛極《戀人絮語》這本書。所以當出版社前來邀稿,我開心一口答應,而後卻腸枯思竭不知該如何進行所謂導讀(學術體例的書寫總覺有點無趣)。

  於是我決定東施效顰,甘犯大忌地模仿巴特;我要把他的後設討論再一次後設化,將他的開放文本又一遍任性重寫。

  以對你的絮語為名。

  A:attraction吸引力

  關於述說戀人的吸引力為何如何,其實就像是一堂符號學的導論課:請區辨哪些是「吸引力」這個愛情符號構成的物理性樣態(身材面貌)與社會性意義(形象感覺)?哪些吸引力是明示在外而哪些則隱藏在內?最後,請思考構成這些「吸引力」之所以成立的反面對照:毫無吸引力。

  B:body身體

  身體如果單純作為性慾對象,就只是消費的──行為上快速而明確的發洩與「完成」;但如果成了愛欲對象,便有了發掘探索的生產性。戀人常會不疾不徐地瀏覽然後仔細端詳彼此的身體,用巴特的譬喻來說:「好像孩子們拆開時鐘想看看時間究竟是啥玩意兒」。

  C:choice選擇

  日常生活的行動多半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就像看足球賽總會挑一隊來支持。然而戀人間的狀態卻經常模稜兩可──有時進退維谷,有時並行不悖;於是既歡樂又悲傷,便成了電影裡演員最難詮釋的戀人表情(巴特倒是將親愛的你詮釋得精準無比﹕「我偏要選擇不做選擇;我情願吊著,但我是在繼續下去」)。

  D:disaster災難

  戀人的世界末日在於彼此所共同成就之不可逆的局面。巴特的描繪相當鮮明:「我是如此整個身心都投射對方身上,以致他一旦不存在,我就再也無法抓回我自己,恢復自我。我徹底完蛋了。」看來愛情的災難其實就是鏡像的破滅──戀人以為必須看著對方才能照見自身;於是鏡子不存在時,即使人仍直挺挺站在原地,卻竟然再無法意識到自己。

  E:embrace擁抱

  擁抱總是指向一體兩面的身心狀態:倚靠與束縛;從此我們相互需要卻也相互約制。這微妙的結合動作竟讓戀人互為母子般地依存,難怪巴特覺得,擁抱讓我們既在夢中但又清醒,感受著孩提時代聽講故事即將入睡前的快感。

  F:fragments碎片

  這是《戀人絮語》的書名關鍵字(法文原版和英文譯本都相同),巴特為這些「碎片」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家──一個語境的結構。彷彿政治聲明般地,他宣稱要幫零碎飄散、到處可聞但卻又備受壓抑排擠的絮語們,平反。就像在戀愛中越是無益之事,可能越有意義也越能顯示其純粹的力量。碎片般的話語也是。

  G:giggle傻笑

  戀人突如其來孩子般的傻笑,雖然有點莫名所以,卻彷彿說了千言萬語。傻笑像是巴特倡議的開放文本,先讓讀者(儘管只有唯一一位)自由再寫,爾後又一起跟著,傻笑。

  H:heart心

  心和心臟是不同的,巴特說心會隨著欲望與想像,擴張或收縮。我想,心因此不是一樣東西(器官)而是一種過程,可以託付或奉獻出去,也可能壞死或粉碎。甚者,在消費社會裡心成了一個符號,人人都會畫的簡單圖像、流行歌曲日以繼夜唱著的字眼。親愛的,當這世界「心」的數量遠多於人口數時,我想你經常的無心恍神或許是種美好特質。

  I:”I love you” 「我愛你」

  與其說這是一句話,不如說是一個口哨。在無數情境中戀人反覆地吹響它,明亮地,卻沒有一次音韻完全相同(儘管期待著相同的回聲共鳴)。「我愛你」因此不算是告白或誓約,只是個清晰明瞭的,cue。

  J:jealousy嫉妒

  巴特談論嫉妒實在太過犀利,我既崇拜又嫉妒實在無言狗尾續貂,只能全文引述複誦:「作為一個愛嫉妒的人,我得忍受四種痛苦:由於我愛嫉妒,由於我因此責怪自己,由於我擔心我的嫉妒會有損於他人,又由於我自甘沒出息:因此我因受人冷落而痛苦,因咄咄逼人而痛苦,因瘋狂而痛苦,又因太平庸而痛苦。」(所以我該因太平庸的痛苦而就此停筆了嗎?)

  K:kiss吻

  L:lovely可愛

  「可愛」這形容詞很有趣可愛,它總是無須附帶說明地同義反覆且自體證成(「你好可愛所以我很愛」)。訴說一種籠統的可愛並非便宜行事,親愛的希望你能明瞭,那是遍尋語言卻沒辦法精準描述你的整體性(而非局部)完美時,所採取如巴特所言:「一種語言疲乏所留下之無可奈何的痕跡」。

  M:miss思念

  如果戀人絮語有個排行榜,「我想你」說不定有可能比「我愛你」還來得經常被說出口。訴說思念時,在光亮的那一面是聚合的想望,但同時在幽暗的另一面,卻又琢磨著離散的想像。思念因此不是消極的唉嘆,而是如巴特說的「成了一種積極的活動,一樁正經事(使我其他什麼事都幹不成)」。

  N:no不

  這是戀人們都想從他們的絮語辭典中刪去的字(然後處心積慮地找到各種委婉的替代字)。

  O:object對象

  「戀人愛上的是愛情本身,而非情侶」巴特這麼說。我想他會同意──我愛上的也可能是閱讀本身,而非《戀人絮語》。

  P:persist執著

  巴特認為因為戀人充分肯定著愛情中有價值的東西,於是愛情中所謂「行不通」的因素也就無足掛齒──「這種執著便是愛情的示威」。人們常說愛情使人盲目,我倒覺得愛情讓人「白目」(「對,我都知道,但我還是要……」)。

  Q:quarrel爭吵

  爭吵是生命中必要的好萊塢B級電影,有時候你就是突然不想扮好角色,也懶於澄清事實或討論轉機,只想放任話語,以一種故意誇大的姿態荒謬演出(於是顯得驚恐又好笑)。爭吵和旅行一樣其實都鮮少帶著明確意義出發,卻總諷刺地宣稱將找到一些意義。巴特因此花了較多的篇幅向我們證明:「爭吵是一種沒有受孕風險的交歡。」

  R:repeat重複

  愛侶之間的對話是最不害怕重複的台詞;或者說,不厭其煩地表述(無論就形式或內容而言),本身即是戀人絮語的核心運作。愛情是帶領我們逃離日常例行牢籠的靈光,但我們卻以無數日常例行話語(「我愛你」、「好想你」……),捕捉這道靈光。

  S:satisfaction滿足

  滿足是一種「飽得剛剛好」的狀態,一種不多也不少、完美吻合的感受。然而愛情泰半時候卻如我們的衣櫃,裡頭似乎總是少了一件什麼;難怪巴特認為:熱戀者會自己想像某種「多餘」(或者「過剩」),如此正負相抵,恰如其分就覺心滿意足。

  T:touch碰觸

  還未出生的胎兒透過子宮外的肌膚被溫柔愛撫,已經過世的老者隔著入殮的棺木被思念觸及;皮膚觸覺是人類傳達親密關係最直接的感知,這不僅是自然本能更是互動練習。與親愛的每一次(不論有意識或無意中)的碰觸,都引發內心的獨白或應答的探詢。巴特精準定位:「這不是感官的愉悅,而是咀嚼意義帶來的快感。」

  U:You你

  V:Valentine’s Day情人節

  「戀人感到與情人的任何一次相會都可以成為一個節日」,如果巴特所言正確,那麼情人節在日曆上被特別標記,反倒有點嘲諷戀人關係的不夠堅實。或許親愛的你願意拿立可白塗掉二月十四的紅字,然後加註辛波絲卡的詩句:「我偏愛,就愛情而言,可以天天慶祝的不特定紀念日。」

  W:waiting等待

  一旦進入了戀人的角色扮演,巴特說就註定成為等待的一方。然而這話並不苦情,反倒代表了兩人情境劇的關鍵焦點:首先,與等待相關連的行為思緒,總是任性地重寫時間和空間的意義,甚至據為己有;更有趣的是,等待無言地洩漏出一切情緒,矛盾而真實,且無法喊停。

  X:Xmas聖誕節

  「商人感到與情人的任何一次相會都應該改寫一個節日」,請容我諧仿巴特的話。

  Y:yesterday昨日

  與親愛的你述說昨日點滴,其實是危險的誘惑:一不小心,「真希望早點認識你」和「真遺憾那時不是我」的微妙心理拉扯就會失衡。巴特舉了一個少年維特以現在式口吻述說過去式畫面的例子;其實倒反也成立:戀人常以過去式的語言講著現在式的種種。

  Z:zero歸零

  寫作一開始泰半是想寫就寫,與相戀一樣是種套套邏輯(「因為喜歡所以愛上」);這種原初的非理性似乎意在言外地創造了獨特的差異性,成了一切叨叨絮語的原點。由此而言,在書寫與愛情的路上我們不但無需害怕歸零,甚至還該多多練習。

  Dear,

  我寫下了一些斷裂的絮語,從a到z,但是……The only thing I“miss” is U/you──是的,是你;因為總在想著你,所以無法說清你。你作為絮語的對象主體,對我來說要客體化地言語對待,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我不是少年的維特,也不是熟年的巴特,炎炎夏日我所書寫的既非戀人的傾訴,亦非思辨「傾訴」的學者論述。說穿了這只是篇必須完成的邀稿,我難產失眠的煩惱、對巴特的諧仿致敬、向你的海洋鳴笛而行。

  巴特早就宣告:作者已死。每一篇文章都面朝讀者開放重寫。那麼Dear All,各位單戀人準戀人熱戀人失戀人無戀人非戀人……請準備好你們的筆如何?!

 

延伸閱讀
用A到Z寫作文1【USE "A TO Z" TO WRITE AN ARTICLE 1】
用A到Z寫作文2【USE "A TO Z" TO WRITE AN ARTICLE 2】

吃在大賣場(內附「大賣場試吃完全守則」)【ALL-YOU-CAN-EAT MART】

如果你喜歡逛「好愛發福」(「」市多、「」買、大潤「」、家樂「」)量販店,那你一定要讀讀以下的「大賣場試吃完全守則」: ( 提醒你:未成年請勿飲酒)

 

大賣場試吃完全守則

1. 試吃最好是在週末人多的時候,人越多,吃的東西花樣也越多。
2. 不要以為吃免錢的就沒有情調。
3. 一開始可以先吃個開胃菜,像泡菜之類的,先把胃辣開。
4. 如果吃不夠,再拿就是了。
5. 吃完開胃菜後,主菜之前,到罐頭架子那邊看看今天是什麼湯。吃大餐,不論在好幾顆星的餐廳或大賣場,都要有規矩。
6. 為了能吃多一點東西,必須邊吃邊和服務員聊天,話題包括配哪種產品更能帶出味道,或感冒的時候吃這項產品適不適合等等;邊聊邊一口一口地吃,還得不時做出「讓我的味蕾回憶一下」的表情。
7. 賣酒區可以試飲紅酒,來點紅酒可以增加用餐的品質。
8. 吃主菜時要質量兼具、路線一氣呵成。
9. 主菜用畢,哪裡少得了甜點、水果、咖啡跟茶。
10. 愛護地球者可隨身帶著牙籤,因為大賣場裡可沒有「試用牙籤」這種攤子。
11. 用完餐,如果興致好的話,可以到大賣場家具區找張舒服的沙發坐下,好好養神,同時盤算著晚一點去哪家大賣場,吃一頓風味完全不同的晚餐。
12. 在大賣場試吃,雖然邊吃要邊閃躲冒失的推車者,是有點狼狽,但是這更能顯示出一個試吃者把自己奉獻給免費食物的情懷。

 

以上「大賣場試吃完全守則」整理自2006年3月4日的<中國時報>人間副刊E7版,由馮光遠所寫的「《三少四壯集》吃在大賣場」一文,文章附錄於下:

 

《三少四壯集》吃在大賣場

  逛大賣場已經成為都會生活裡一個重要內容,問朋友喜不喜歡逛大賣場,答案不是「很喜歡」就是「還好」,如果按照一般民調的邏輯,標題就是「臺灣人都喜歡逛大賣場」。

  有些大賣場真的挺有逛頭,尤其是裡面那些林立的試吃攤位,還真會讓人上癮,我有個朋友老王(假姓,以保護當事人所屬宗親會名節 ),就是試吃達人,跟他一起逛大賣場,如果人生有最後十四堂課的話,十四堂我都要選他的。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王,上「吃在大賣場」的第一堂課。

  「去大賣場也要選時間,」老王說,「最好是週末人多的時候,人越多,吃的東西花樣也越多。」「你是行家,你帶路,我們跟著你吃。」我請老王走前頭。跟著老王一家,推著一輛購物車,在擁擠的大賣場緩緩行進,每個免費試吃贈飲的攤子前面,都有人排隊。「先吃個開胃菜好了,在賣海鮮的櫃子那裡,有個韓國泡菜攤,酸酸辣辣的,好吃。」老王建議。「不是泡菜,是泡菜鍋底。」老王的兒子小王更正。「一樣,反正先把胃辣開就是了。」

  隨著老王一家擠到泡菜攤,各拿了一小紙杯的韓國泡菜,然後在人群中大夥兒一起開胃,一杯如果不夠,再拿就是了。當然,那個負責為大家分裝泡菜的阿姨,每天看這麼多人擠在她面前開胃,基本上絕對是想想就倒胃的。

  「有誰要喝湯?」胃開的老王開口了。「有什麼湯?」老王的老婆問。「兒子,你去罐頭架子那邊看看今天是什麼湯。」老王顯然對食物的位置清楚得很。

  過一會,小王回報所見,「今天是蔬菜湯,我不要喝蔬菜湯。」「那你可以到速食麵的架子那裡,嚐嚐新推出的烏龍生麵。」「我可以直接跳到主菜嗎?」「隨便你,有迷迭香草雞腿,要試試嗎?好像在餅乾的架子附近。」

  至於小王以外的大人們,則仍舊從湯開始,吃大餐,不論在好幾顆星的餐廳或大賣場,還是有一定規矩的。

  不要以為吃免錢的沒有情調,為了能夠多喝一點湯,老王就必須邊喝湯邊和服務員聊天,話題包括配哪種餅乾比較更能帶出味道,或感冒的時候喝雞湯是不是比較適合等等,邊聊邊一杯一杯地拿,還得不時做出「讓我的味蕾回憶一下現在嚼的是哪種蔬菜」的表情,可以說,天下沒有白喝的蔬菜湯。

  「來點紅酒可以增加用餐的品質,」接下來的這個建議顯示老王很懂生活,「賣酒區可以試飲紅酒,希望還是前兩天喝的那個牌子,果香味很濃。」「喝紅酒,配什麼?」「可以配低脂乳酪,在乳製品區的架子旁邊,或者乳酪攤子對面的德國臘腸。」老王提出兩種聽起來都挺誘人的選擇。

  於是一家人又是紅酒又是乳酪、臘腸,讓大賣場其他客人感覺到這幾個吃免費食物的人挺西化的,懷疑他們也許是國外回來的僑胞。

  終於等到主菜時間,根據小王的報告,迷迭香草雞腿不錯,可惜量少了點,老王以他豐富的試吃經驗,馬上提議還是先去迷迭香草雞腿的攤子,然後吃小湯餃,最後再品嚐澳洲小牛肉,質量兼具、路線合理、一氣呵成。

  大賣場的週末,購物車的車陣跟年前的花市一樣混亂擁擠,在這樣的交通狀況下用餐,邊吃邊閃躲冒失的推車者,是有點狼狽,但是更能顯示出一個試吃者把自己奉獻給免費食物的情懷。

  一頓理想的大餐,哪裡少得了甜點、水果跟茶(或者咖啡),不用講,老王也都打點好了。「今天有紅心粉圓、華盛頓五爪蘋果跟清香綠茶或碳燒咖啡,對了,有誰需要牙籤?」看,職業的試吃者跟業餘的差別就在這裡,老到的試吃者會隨身帶著牙籤,因為大賣場裡可沒有「試用牙籤」這種攤子。

  用完餐,一家人如果興致好的話,不用講,一定是到家具大賣場找張舒服的沙發坐下,好好養個神,同時盤算著晚一點去另外哪家大賣場,吃他一頓風味完全不同的晚餐。(本文作者為營養師)

 

作者馮光遠部落格:http://whiteeyeishere.blogspot.com/

在《發現者號的新發現》發現更多好文(THEY ALSO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