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東莞時報》在銳讀.特稿A25-A27版中,專文介紹北大(PEI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新人王李戡與李敖。
▲2010年9月8日《東莞時報》在銳讀.特稿A25-A27版中,專文介紹北大新人王李戡與李敖,文中訪問到了李戡的母親王小屯女士。
▲2010年8月31日《都市快報》在A3-A5版中,專文介紹李戡李敖父子檔同遊杭州之新聞與訪問,李敖對於浙江省博物館之文物留下「目不暇給,拜觀不及」八字。
北大新人王李戡
2010年9月8日《東莞時報》在銳讀雜誌封面A25版
(原文刊登於:http://dgtime.timedg.com/html/2010-09/08/content_516747.htm)
李敖的兒子,北大2010級新生。兩個身份足以讓李戡在這個夏天裏占盡風頭。
處女作《李戡戡亂記》,和父親一起上陳文茜的節目,還有和韓寒那場捕風捉影的嘴仗,這些經歷讓李戡變得更加傳奇。其實,李戡只是一個剛滿18歲的青年,北大一名普通學生,住著北大的集體宿舍,吃北大學生食堂,他想像其他學生一樣好好念書。但因為父親李敖,他便成了常人之外的人。大家都在揣測北大四年,他還會製造怎樣的新聞話題。
這些紛繁的「牙祭」留給後來之人評說吧,我們只祝李戡學業有成。
AⅡ02~03特稿
李戡北大入學記
2010年9月8日《東莞時報》在銳讀.特稿A26-A27版
(原文刊登於:http://dgtime.timedg.com/html/2010-09/08/content_516642.htm)
17歲的李戡身著藍條襯衫、深藍褲子入住北大燕園33號樓四人宿舍,個別北大女生驚呼:看,他臉上還有小痘痘呢!
記者 林春挺 見習記者 萬麗
北大燕園33號樓一視同仁。在這裏,李戡和其他學生一樣——「我們宿舍有四個人,我是第一個到的,還沒有見到他們,裏面是上下鋪,還沒確定怎麼分。 」李戡說。
幾天前,李戡所在的北京大學開學了。在中國,北大的學生頗被視為人中之龍——你們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精。本報記者曾在北大迎新的一次講座上目睹其教務處工作人員對「人精」們如此鼓勵。開學這天,李戡儼然是「人精」中的「人精」,占盡了風頭。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迎新展臺前,記者們聞風撲來,蹲守著等待李戡的到來。北大的學生也不例外:李戡啊,看過他寫的書,他爸爸李敖會不會一起過來啊……一定要叫我啊。一位在報名的女生說。李戡第一天報到時,引來眾多媒體的關注,但是眾記者除了拍幾張照片外,也採訪不到什麼內容。北大港澳臺辦公室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老師告訴東莞時報記者。
自此,李戡便是名副其實的北大「人精」了。
「李戡才十七歲,論斷他的人生還太早」。臺灣地區知名人士陳文茜說,「在此祝福李戡,並祝福所有與他同齡17歲的孩子。丟了你的教科書,願你們都能勇敢絕訣地從此發展自我,揮別體制,展翅高飛,尋找美麗新人生。」祝福永遠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李戡能否展翅高飛,尋找美麗新人生?「他的人生還太早」,我們不得而知。暫且可以確定的是,陳文茜說,李戡是一個有思想的孩子,但臺灣教育給他的十七歲人生不是展翅高飛,享受最無窮最美好的想像力階段。 李戡已「一刀砍斷整個島嶼想包圍他的窒息窩囊」,對於他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沒優待,住四人宿舍
報名這天,瘦小高挑的李戡身著藍條襯衫、深藍褲子出現在大家的面前。誠如陳文茜此前所言,「北大女生,李戡來了。」有記者注意到,個別北大女生發出了驚呼:「看,他臉上還有小痘痘呢!」同樣的驚喜,還有一些新生家長:「聽聽李敖的兒子都有什麼高見? 」而在燕園33號樓,當得知自己和李戡同宿舍時,這位新生禁不住興奮地喊了起來:真的是他啊,以後真得拜訪拜訪!
做為北大經濟學院的學生,李戡的到來,似乎增添了額外的麻煩。不過,北大港澳臺辦公室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老師告訴本報記者:李戡在北大經濟學院上學,並未給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帶來什麼影響。經濟學院有的學生的背景條件可能比李戡還要好。實際上,像李戡的情況在北大雖然不多,但就像經濟學院的老師所說,家庭條件比他更好的孩子也有。學院並沒把他當特殊學生對待,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看起來很文靜,很文弱的樣子。
這位老師還透露,李戡第一天報到時,引來眾多媒體的關注,但是眾記者除了拍幾張照片外,也採訪不到什麼內容,這種行為其實完全沒必要。本報記者通過學院瞭解更多關於李戡的資訊是,這位元老師認為,媒體過多的關注對李戡本人也不好。李戡在北大雖是屬於港澳臺學生,但是管理與大陸學生幾乎無異,李戡在北大的宿舍是四人間,與大陸學生同住,臺灣學生在北大的住宿與大陸學生同樣對待,是隨機安排的。該老師透露,李戡自己也曾提出要求,為了便於交流,希望和大陸學生住在一起。在北大,和其他同學毫無二致。李戡表示,高中時他對社團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到大學後,他也許會和其他同學一樣。
在大學,不蹺課的學生往往被認為不是好學生,不過李戡表示,蹺課他是應該不會:我是一個尊重學術禮教的人,不會蹺課。甚至連道貌岸然的政治思想課程李戡亦表示頗感興趣:臺灣的學生一般不學習這門課,但是我會去學,我珍惜北大的每一堂課。和爸爸李敖不同的是,李戡對投資比較感興趣,故而選擇北大的經濟學院。此前,李戡表示希望在北大的第二年能夠選擇金融學專業。
乃父之風
「我說你是乃父之風你會生氣嗎還是很得意?」陳文茜問。「可以,很好。」在節目中,李戡並沒有乃父的高調而是顯得非常低調和拘束。但他也有超乎乃父的地方。17歲時,李敖和兒子做了同樣的夢——到北大讀書。但李敖的夢沒有變成現實,可是李戡達到了。他不是臺灣一個落魄的學生去(北大)的,他是考取了臺灣大學,並且還寫了一本新書(《李戡戡亂記》)。李敖對自己的兒子非常自信,他以這種水準到北京去。李戡擁有優越的成績,他說,今年臺灣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總計考生140540人,我的成績超越135864人。五月大學學測放榜,我已考取臺灣大學。17歲的李戡似乎比同齡人多了一些東西,超越了他的父親,寫了一本書,一刀砍斷臺灣教科書想在他的腦袋裏塞進的垃圾,再一刀砍斷整個島嶼想包圍他的窒息窩囊,《李戡戡亂記》成了他「與成長之地的訣別書」。
為何選擇北大,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李戡用具有「乃父之風」的語氣說:臺大學生,上進心不能跟北大比,缺那種氛圍……臺灣現在變得這麼亂,臺大作為學術的重鎮,沒有做到撥亂反正,也是原因之一。他們沒有像五四時期的大學一樣,帶領社會和民眾沖出一條光明的道路,(反而)跟這個社會攪混在一起。另外,李戡回憶,5年前,他隨爸爸到北大演講,感覺北大的學生非常熱情,學生甚至追著我父親的車跑。當時我就在車裏,覺得這裏的學術氛圍很濃厚。而臺灣的大學生不會對學術講座很有興趣,他們更喜歡打零工,然後用賺來的錢吃喝玩樂啊聽演唱會啊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李戡自認為,臺灣是祖國的一部分,但它太狹小了,顯然無法滿足「我願我的振翅高飛,能給臺灣留下片羽,能為祖國閃出吉光 」的願景。因此,雖然考取了臺灣最好的大學,雖然臺灣是祖國的一部分,但我想到祖國念最好的大學,因為希望我是它的一部分。
知子莫如父。李敖認為,兒子高中三年,飽受窩囊醃臢之氣,夜以繼日苦撐歲月。李戡的憤怒是全臺數萬基測學生的共同憤怒,或至少是共同無奈。有些孩子選擇翹課(像我),有些孩子選擇屈就(像多數的孩子),有些孩子選擇把教科書中的垃圾當知識,日後長大成為社會的佼佼者,再回過頭來禍害臺灣。除了「臺灣太窄小」,覺得與其在臺灣不怎麼努力地讀書,不如來北京競爭之外,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李戡坦承:我確實有一種大陸情懷,也許是受父親影響,我不想再在臺灣受教育的欺騙。我這次選擇有了一點社會影響,也希望能給臺灣教育一個警示作用。
一個不可忽略的故事是,李戡說:我的祖父、我的大姑、二姑、大姑父,都在北大畢業,我的父親李敖以未念北大為憾,我願我能超越這六十年的海峽。也就是說,李敖在兒子的身上寄託著某種東西。「李大哥你捨得嗎,讓戡戡離開你?」陳文茜問道。他必須面對,面對黃河美長江壯。李敖,那一代面對的人失敗了,所以他(李戡)的去重新體驗。
顯然,李敖確是以當年「未念北大為憾」了。
積極適應網路環境
不管怎麼說,被北京大學錄取對於李戡來說意味著苦盡甘來,因為在此之前,他不幸成了民進黨操控教育的受害者,親身領教了其政策方針《九五課綱》,幸好他並未被洗腦成功,保持頭腦清醒,直到考完聯考,終有機會一吐怨氣,與那些禍害教育的無恥之徒算清舊賬。臺灣著名政論家宋東倫回憶,幾年前,李敖在做立委時,就曾質詢李遠哲:10年教改,你們是想怎樣毀掉我們的下一代?要不要向我兒子及女兒道歉? 毫無疑問,臺灣多數家長、師生,都對現今的教育感到不滿,如九年一貫,教育大亂、繁雜的升學制,甚至音樂班與美術班的學生,為應付學科成績,而影響術科表現。若要列出所有的教育亂象,恐怕是罄竹難書了。
不過,在高興的同時,陳文茜忘不了為李戡感到擔心。
擔不擔心啊李大哥,你年輕時因言論坐牢。陳文茜問李敖,你那麼年輕,十七八歲就寫了一篇文章後來輾轉等在《自由中國》,馬上連胡適之都來見你……
「他亂講話怎麼辦?」陳文茜追問。
問題是我們的選項很多,最好的一個例子,香港的方安生在香港政府裏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華人,可是她的祖父卻是被蔣介石幹掉的一個將軍。她祖父那一代人的救國方法跟她這一代不一樣。 李敖回答說,新一代的人要選擇新一代的方法。包括新一代的人要爭取新一代的言論方法。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9月21日李敖在北大做的公開演講。這段演講被陳文茜認為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李敖在其中的一段講到:我今天要談言論自由,大家都怕這玩意兒,其實有什麼好怕的?隨後,他舉例了諸多關於言論自由的例子。
一切顯得過於複雜。李戡本人表示,自己到北京的目的是為了讀書。
陳文茜曾對媒體說,等李戡到了北大,就會認真讀書,不再接觸記者,所以大家會找不到他。陳文茜的話自然沒能如願。8月31日,李戡更新自己的博客:「明天去北大報到!」9月1日報到當天,李戡成為北大2010級新生中最耀眼的一個。有意思的是,希望融入大陸生活環境、深入瞭解大陸的李戡,還積極適應大陸的網路環境,不過,9月3日,網友驚奇地發現李戡的facebook頁面的狀態更新為:「媽呀 我終於連上來了!!!!!!」這一連串的感嘆號引發網友熱議,他在facebook的頁面截圖不斷被轉載。
回應李韓風波:算是倒楣
有記者問李戡:「對於之前被指看不起韓寒的事,是不是還需要借媒體正名?」李戡的回答是:這件事我不想再說了,算是倒楣,被某些媒體害。自今年7月7日李戡高調宣佈放棄臺大加入北大以來,他便進入公眾視野,一舉一動皆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焦點。同樣是年少成名,十幾歲便出書,文詞犀利,針砭時弊。李戡難免被拿來和韓寒作比較。7月21日的香港書展上,與李戡父親李敖以及陳文茜在媒體面前貶低韓寒、盛讚李戡引發國內輿論一片譁然。
李戡第一次被媒體拿來與韓寒相提並論,有褒有貶,也有不屑。對於為何要被公眾及媒體製造出與韓寒的各種對立、對比、甚或寄予相同期望的關係,李戡自己也不能理解。事後李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這件事情我很討厭。那天香港書展來的記者全都是平面媒體的,沒有攝影機,他們就是斷章取義,引發一些網路評論亂講。他們說陳文茜為了我沒上時代雜誌封面吃醋,說她是來幫我炒作的……我覺得很莫名其妙。還說我要不要到大陸做韓寒接班人。我為什麼要做這個接班人……有人說我是韓寒第二,我為什麼是韓寒第二?我是李敖的兒子!儘管不願意被問及與韓寒有關的問題,然而李戡踏上大陸的土地開始就不斷被追問與韓寒有關的事。連續接受完幾家媒體採訪後,有媒體稱,李戡的耐性超出了理性的主宰,爆出驚爆的言論稱:韓寒算老幾啊?……這種沒念過什麼書的人,我估計他也沒讀過什麼經史子集,是只會玩賽車的人。最近很多媒體問我對他怎麼看,我都回答煩了。此言一出,立即引來口水無數。
不過雜誌甫一發表,李戡就否認自己曾說過這些話,他認為有些媒體嘩眾取寵,擅自添油加醋。然而該媒體記者卻稱自己有當時採訪的錄音。為此,他和採訪他的媒體在微博中掐起了架。李戡認為該記者採訪不誠實,事先沒有講清楚是為哪家媒體採訪,而他也不認為那是採訪,我講韓寒那段話,是因為她沒注意我在深圳衛視節目上的訪談,讓我又講一次,我受不了。公眾很快發現李戡其實是承認他說了那番話。8月21日,被稱為韓少的韓寒在李戡的微博回復:不管是什麼場合,說了便是說了,我完全無所謂,只是我覺得一個真誠的文人,不該有臺上台下兩套評價標準,也不該耍小聰明搬弄文字威脅記者。這些瑣事其實也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無論在什麼地方,作為文化人,你完全可以選擇不為自由而戰,但也絕不能為高牆添磚。願你在大陸一切順利。
李戡回復了韓寒的留言:謝謝,我希望你能好好瞭解一個月來各種新聞報導是怎麼回事,就知道我對這篇報導這麼憤怒的原因。從來沒有所謂的威嚇記者,我也沒有兩套標準,就是以深圳衛視那次(訪談)為准。你看我那篇博文,就知道我為了澄清所做的努力,包括對你的看法。我是來念書的,不是要找對手搞對立(的),更不會用這種方式炒作。李戡與韓寒的真正交鋒只微博上的這一句,卻正中媒體下懷,引發媒體及公眾強勢關注。被熱衷圍觀的媒體稱之為「李敖二世與韓寒的正面交鋒」、「李戡與韓寒的口水戰」等。
儘管事件有平息的時候,但公眾及媒體對他們兩人的臆想卻不間斷。微博上流傳著一個段子:李敖兒子李戡把自己寫的《李戡戡亂記》一書簽名托人送韓寒。韓讀後評價:內容與書名很吻合嘛。但李戡戡這個人到底是誰?
李戡與韓寒的此次交鋒,似乎給他本不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顆石頭。
如果一切正常,和其他北大的人精一樣,李戡將在北大經濟學院至少待上四年。目前看來,這四年他會不間斷地成為北大及經濟學院製造各種新聞話題。北大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對於這個問題,北大經濟學院教師稱不會接受媒體採訪,北大港澳臺辦公室工作人員稱無法回答。
對話李戡母親王小屯:我覺得李戡和媒體的關係就要告一段落,讓他專心念書。
東莞時報:李戡目前方便接受我們的採訪嗎?能否給一下李戡的聯繫方式?
王小屯:不是很方便。我在他開學之後就希望他做一個平常的大學生,我希望他能夠在那邊專心的學習。
東莞時報:你現在希望媒體不要去打擾他是嗎?
王小屯:對(笑)。所以其他媒體也不好意思(去採訪李戡),而是希望他過一個平常的大學生生活。所以可能就……
東莞時報:不太方便是吧?
王小屯:對對對。因為之前已經有很多媒體在採訪他,我想這樣子就足夠了。因為開學之後,他也要靜下心來,這麼大決心去北大念書,他就應該過一個普通的正常的大學生生活。
東莞時報:關於很多網上和報紙以及雜誌對李戡的認識和報導,李戡認為是不屬實的,你覺得需要澄清嗎?
王小屯:我覺得沒有關係。因為現在的網路上本來就是很自由,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我覺得(李戡)不會受到這些(言論)的影響。反倒是越去解釋越去報導反讓事情更加複雜。我覺得慢慢地,時間淡忘掉就沒事了。
東莞時報:對於這些事情李敖先生是否生氣?
王小屯:不會啊,我先生是自由派的。我先生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沒有關係。
東莞時報:李戡有沒有打電話回家向家裏抱怨?
王小屯:沒有,我今天才從北京回來。
東莞時報:李戡在北大報名當天受到的關注實在是太多了,不知道他是否有壓力?
王小屯:這個很正常,媒體太發達了。但是你要是用正常的心態去看待也就沒關係了,整個過程我覺得還好,不要把它看得太嚴重。
東莞時報:但在臺灣李戡好像沒有受到這麼多的關注。
王小屯:有啊,他新書剛出來的時候受到的關注挺多的。(之所以受到這麼多的關注)是他人到大陸的關係,他要去北京的關係,所以(大陸媒體)更關注他。同樣的道理,一個大陸名人來臺灣念書一樣受到關注。
最後,我覺得李戡和媒體的關係就要告一段落,讓他專心去念書。
▲2010年9月3日到9日的《CHINA DAILY》(中國日報)世博專刊上,有李敖去世博的訪問。
▲李敖之子李戡《李戡戡亂記》出了大陸版,於2010年9月26日在三聯書局上架,圖為《新京報》上的報導。
延伸閱讀
李敖再歸來_資訊頻道_鳳凰網
本文報紙圖片皆來自於AB報:http://www.abbao.cn/index.html
文章來自《東莞時報》